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121875|回复: 2011
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明解释002

 火... [复制链接]
abc789 发表于 2010-5-14 22:53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明解释002


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是佛教大乘《大般若经》的一部份。《大般若经》是 大圣 释迦牟尼佛祖从祂的大觉性海中流露出来的般若智慧。 大圣佛祖一生说法四十九年,讲《大般若经》就已讲廿二年,差不多 大圣佛祖半生都在讲般若。

因此,有些不了解佛法的人,以为佛教是迷信。这是大大的误解了。佛教是讲般若、智慧。因此,从这个意义上讲,佛教所讲的即是智信而非迷信。中国唐朝有一位著名的佛学大师,即是唐玄奘。

而《大般若经》就是他从西域带来中国,翻译成汉文。虽然《大般若经》有六、七个译本,但是唐玄奘大师所译出的版本最为通顺。《大般若经》有一百卷,于中国古代,对于佛教经典,一卷也称为一篇。因此,背颂一遍也称为一篇。

佛教中人当然是知道, 如果不懂佛法,也不会知道其中相互有什么关系。尤其是《心经》古德称为《大般若经》的精华。也即是说,《心经》二百六十个字,已经浓缩了一百卷的《大般若经》。中国古代从古以来,于民间都有〝唸《心经》一遍相等于唸《大般若经》一百篇″之说。因此,如说唸《心经》一篇,即是把《心经》比喻为《大般若经》的一种尊敬称说。若背颂《心经》一百篇,意思是指无量功德。

这就是佛教教界与佛教学界的不同说法,对《心经》不同的判摄。

《心经》 :

“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。”  

《心经》是以‘无所得’为宗。佛提倡多舍多得。现在众生最需要修的就是四无量心中的‘舍心’。舍得越多心就越空得快。  

以上讲的无蕴、无十八界、无十二因缘、无四缔法、无六波罗蜜、无三十七道品等,这些都是要空掉的。一切本空,实在无有所得。也正因为心无所得,才能得到佛的般若妙智慧。修佛的目的是为了无生无死,就是没有生死业。  

那什么是生死业呢?大珠慧海和尚有个定义可以借鉴:“求大涅盘是生死业;舍垢取净是生死业;有得有证是生死业;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。”求大涅盘是有‘求’的愿望,心不得空;舍垢取净是有取舍,心不得空;有得有证以为能得到什么,心不得空;佛法是法无定法,因缘生法,哪有什么对治门呢?  

所以佛说:“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。”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度众生,如果以为可以得到个什么,那就有了‘四相’,那就是没有修到家。真修成佛的人,大智若愚。无入定出定之别。能够做到无念、无住、无修、无证。他的心地长处妙有真空,一切般若法用,都会自然显发,毫无造作。不偏空也不着有,信手拈来即成妙缔;无尽妙用随心所至。这就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之人。  

“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

这一段话是讲修心经能得到大好处。前面佛说了‘以无所得故’,正因为心无所得,才更能得到这一段话讲的功德果。功德果无相,但是能起妙用。

‘菩提萨埵’就是菩萨的梵语音译。‘菩提’是觉悟的意思;‘萨埵’就是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萨对于世间还‘有情’。这个‘有情’不是留念世间,而是要到世间度众生。所以菩萨先自觉再觉他,又叫‘觉有情’。

‘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’这句话里的‘依’就是依照。这个‘依般若波罗蜜多’,不仅仅菩萨要依,一切要成佛的修炼者都要依这无上般若妙智,照破无明、照破一切妄想心。就真正悟到一切世间法、出世法、有为法、无为法等皆不可取,不可执着。  

修般若波罗蜜多是成佛的根本。只有肯走这条路的人,才算是有智慧的人。有些人修佛是向外求法。求神拜佛,希望佛菩萨拉自己上天;或者代替自己转业成佛,这都是外道;是心魔作怪。哪怕他修到弥勒佛出世也是成佛无望的。  

‘心无挂碍’讲的意思是,菩萨已经到达智慧的彼岸,并且得到了佛的妙智。那么他到污浊的世间来度众生,心里不会有牵挂和障碍。因为他是用妙有真心的智慧来度众生,他持有人空、法空、寂灭、轻安的大自在心。世间的任何景象,对于他如同镜花水月。丝毫不会被粘着。  

佛宣说《心经》是为了破三障。哪三障呢?就是:报障、业障、烦恼障。  

‘心无挂碍’就是破‘报障’。报障分两种:正报——是指我们所得到的身体素质。分美丑、健康情况、寿命长短等。依报——就是指生活的环境的好坏;钱财的多少;人缘的好坏等。这就是‘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’

‘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’

这一句话是破三障中的‘业障’。什么叫业障?就是我们做一切事所遇到的障碍。生活在人世间,都会碰到困难、阻力、挫折。当你在做任何事的时候,只要尽心尽力将事办好,办圆满就是善业;反之,带着很重的私心去办事,损人利己、敷衍了事,就是不善业。每个人做的善业和不善业都会影响到你的下一世的报障,这就叫:‘欲知后世果,且看今世因’。

《心经》的法理很深,希望与悉尼笔会的朋友们分享。
净意 发表于 2010-5-14 22:59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修般若波罗蜜多是成佛的根本。只有肯走这条路的人,才算是有智慧的人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净意 发表于 2010-5-14 23:00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度众生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COCO 发表于 2010-5-14 23:44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生活在人世间,都会碰到困难、阻力、挫折。当你在做任何事的时候,只要尽心尽力将事办好,办圆满就是善业;反之,带着很重的私心去办事,损人利己、敷衍了事,就是不善业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jgzl 发表于 2010-5-15 01:55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真修成佛的人,大智若愚。无入定出定之别。能够做到无念、无住、无修、无证。他的心地长处妙有真空,一切般若法用,都会自然显发,毫无造作。不偏空也不着有,信手拈来即成妙缔;无尽妙用随心所至。这就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之人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jgzl 发表于 2010-5-15 02:04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‘心无挂碍’就是破‘报障’。报障分两种:正报——是指我们所得到的身体素质。分美丑、健康情况、寿命长短等。依报——就是指生活的环境的好坏;钱财的多少;人缘的好坏等。这就是‘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’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存在 发表于 2010-5-15 02:15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心经》是以‘无所得’为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一粟 发表于 2010-5-15 06:38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就真正悟到一切世间法、出世法、有为法、无为法等皆不可取,不可执着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0-5-15 06:55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心经》是以‘无所得’为宗。
佛提倡多舍多得。
现在众生最需要修的就是四无量心中的‘舍心’。
舍得越多心就越空得快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0-5-15 06:58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度众生,如果以为可以得到个什么,那就有了‘四相’,那就是没有修到家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0-5-15 07:00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就真正悟到一切世间法、出世法、有为法、无为法等皆不可取,不可执着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春雨潤物 发表于 2010-5-15 07:01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心经》是以‘无所得’为宗。佛提倡多舍多得。现在众生最需要修的就是四无量心中的‘舍心’。舍得越多心就越空得快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0-5-15 07:02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修般若波罗蜜多是成佛的根本。只有肯走这条路的人,才算是有智慧的人。有些人修佛是向外求法。求神拜佛,希望佛菩萨拉自己上天;或者代替自己转业成佛,这都是外道;是心魔作怪。哪怕他修到弥勒佛出世也是成佛无望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春雨潤物 发表于 2010-5-15 07:03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所以佛说:“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。”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度众生,如果以为可以得到个什么,那就有了‘四相’,那就是没有修到家。真修成佛的人,大智若愚。无入定出定之别。能够做到无念、无住、无修、无证。他的心地长处妙有真空,一切般若法用,都会自然显发,毫无造作。不偏空也不着有,信手拈来即成妙缔;无尽妙用随心所至。这就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之人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0-5-15 07:04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当你在做任何事的时候,只要尽心尽力将事办好,办圆满就是善业;反之,带着很重的私心去办事,损人利己、敷衍了事,就是不善业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灵馨荟萃

GMT+8, 2024-5-1 03:07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