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20683|回复: 237

“諸法空性”。《金剛經》言:”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做如是觀“;

  [复制链接]
patricia 发表于 2015-5-25 19:34:1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MK3_0144.jpg



MK3_0129.jpg



MK3_0153.jpg



MK3_0251.jpg


尊敬的薄伽梵 師尊:

弟子向師尊請示報告了弟子要延展學習《聖祖經》后,现虔敬恭呈近日學習《聖祖經》第十二品經文后膚淺的學法體會,祈請師尊加持、遮止、淨化、引領、考察!

弟子近日一邊學習《聖祖經》,一邊思維“諸法性空”。不僅是《聖祖經》,弟子曾經接觸到的《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等諸經典都是闡釋“諸法空性”。《金剛經》言:”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做如是觀“;

諸法如幻,緣起性空。世間萬物,宇宙萬有皆是眾緣合和而生,緣散則滅,本體為空性。宇宙是一個靈性的幻像,是一個巨大爾內容豐富、細節全面具有宇宙控制意義的靈性攝像片。”諸法自性空,自性無有相“,宇宙萬有都是相互依存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自性本空,無有固定的形相。”空中生妙有“,在法性里,空可以變現萬象,也能包藏萬有。在世間萬象中,要不被假相迷惑,在緣起緣滅中,能看到萬法的自性。

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证悟的时候,叹曰:”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、执著、分别而不能证得”。说到”空性“,自然会想到”执著“和”分别“。弟子觉得这几个名相存在內在的必然聯繫。如何觀空,弟子膚淺地認為,就是”放下“,放下什麼?放下起心動念,不去執著、不去分別。做到不執著的關鍵就是破我執,沒有我,沒有人我的分別,這樣才是真不執著;不執著和不分別,不是等同于沒有意識。意識雖然是假的,是幻化的,但是意識畢竟是有作用的,所謂轉識成智也就是這個意思。凡人的識被我們當成是我們自己,才會隨著識所分別的境界流轉不息,但是幻化出來的東西有它的作用。所以,弟子覺得這裡體現的是個”超越“而不是纯粹的”摒弃“。佛教處處體現的都是超越界限。超越六識、提升六識,而不是摒棄六識,因為”道“是”悟“出來的。

《聖祖經》言:”不可以智知,不可以識識。無晦無明,無名無相,無疆無弱 ,非淨非穢。不在方,不離方;非有為,非無為。無示無說。不施不慳,不戒不犯,不忍不恚,不進不怠,不定不亂,不智不愚,不誠不欺,不來不去,不出不入,一切言語道斷。“

弟子覺得這一段描述的就是一種無上至高的心境。是無慾無求,心如止水,最終達到生即是死,死即是生,善即是惡,惡即是善,好即是壞,壞即是好的至高境界。一切言語道斷,如果一定要用語言來描述這種心境,不知道”極度安詳“這個詞是否準確。弟子理解,这是观空后的境界,達到這種境界,即是明心見性。

而如何觀空,更重要的是事相的過程;是對自己的身心進行徹底性革命性改變的過程。是需要”自他(佛力)兩力“相結合的訓練過程。

祈請師尊遮止、原谅弟子入文字相,不知弟子的理解是否正确,是否已陷入誤區。祈请师尊遮止、加持、净化、引领!

弟子金刚法敬 敬叩法安!
2015年5月24日 22时30分
MK3_0073.jpg
vls 发表于 2015-5-25 21:03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patricia

“諸法空性”。《金剛經》言:”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做如是觀“;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5-5-25 21:06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諸法如幻,緣起性空。世間萬物,宇宙萬有皆是眾緣合和而生,緣散則滅,本體為空性。宇宙是一個靈性的幻像,是一個巨大爾內容豐富、細節全面具有宇宙控制意義的靈性攝像片。”諸法自性空,自性無有相“,宇宙萬有都是相互依存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自性本空,無有固定的形相。”空中生妙有“,在法性里,空可以變現萬象,也能包藏萬有。在世間萬象中,要不被假相迷惑,在緣起緣滅中,能看到萬法的自性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5-5-25 21:07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证悟的时候,叹曰:”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、执著、分别而不能证得”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5-5-25 21:08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佛教處處體現的都是超越界限。超越六識、提升六識,而不是摒棄六識,因為”道“是”悟“出來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奋发向上 发表于 2015-5-25 21:09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做如是觀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ls 发表于 2015-5-25 21:10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聖祖經》言:”不可以智知,不可以識識。無晦無明,無名無相,無疆無弱 ,非淨非穢。不在方,不離方;非有為,非無為。無示無說。不施不慳,不戒不犯,不忍不恚,不進不怠,不定不亂,不智不愚,不誠不欺,不來不去,不出不入,一切言語道斷。“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背尘合觉 发表于 2015-5-25 21:16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諸法如幻,緣起性空。世間萬物,宇宙萬有皆是眾緣合和而生,緣散則滅,本體為空性。宇宙是一個靈性的幻像,是一個巨大爾內容豐富、細節全面具有宇宙控制意義的靈性攝像片。”諸法自性空,自性無有相“,宇宙萬有都是相互依存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自性本空,無有固定的形相。”空中生妙有“,在法性里,空可以變現萬象,也能包藏萬有。在世間萬象中,要不被假相迷惑,在緣起緣滅中,能看到萬法的自性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背尘合觉 发表于 2015-5-25 21:17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证悟的时候,叹曰:”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、执著、分别而不能证得”。说到”空性“,自然会想到”执著“和”分别“。弟子觉得这几个名相存在內在的必然聯繫。如何觀空,弟子膚淺地認為,就是”放下“,放下什麼?放下起心動念,不去執著、不去分別。做到不執著的關鍵就是破我執,沒有我,沒有人我的分別,這樣才是真不執著;不執著和不分別,不是等同于沒有意識。意識雖然是假的,是幻化的,但是意識畢竟是有作用的,所謂轉識成智也就是這個意思。凡人的識被我們當成是我們自己,才會隨著識所分別的境界流轉不息,但是幻化出來的東西有它的作用。所以,弟子覺得這裡體現的是個”超越“而不是纯粹的”摒弃“。佛教處處體現的都是超越界限。超越六識、提升六識,而不是摒棄六識,因為”道“是”悟“出來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背尘合觉 发表于 2015-5-25 21:17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聖祖經》言:”不可以智知,不可以識識。無晦無明,無名無相,無疆無弱 ,非淨非穢。不在方,不離方;非有為,非無為。無示無說。不施不慳,不戒不犯,不忍不恚,不進不怠,不定不亂,不智不愚,不誠不欺,不來不去,不出不入,一切言語道斷。“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背尘合觉 发表于 2015-5-25 21:18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弟子覺得這一段描述的就是一種無上至高的心境。是無慾無求,心如止水,最終達到生即是死,死即是生,善即是惡,惡即是善,好即是壞,壞即是好的至高境界。一切言語道斷,如果一定要用語言來描述這種心境,不知道”極度安詳“這個詞是否準確。弟子理解,这是观空后的境界,達到這種境界,即是明心見性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背尘合觉 发表于 2015-5-25 21:18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而如何觀空,更重要的是事相的過程;是對自己的身心進行徹底性革命性改變的過程。是需要”自他(佛力)兩力“相結合的訓練過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zl123 发表于 2015-5-25 21:46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諸法如幻,緣起性空。世間萬物,宇宙萬有皆是眾緣合和而生,緣散則滅,本體為空性。宇宙是一個靈性的幻像,是一個巨大爾內容豐富、細節全面具有宇宙控制意義的靈性攝像片。”諸法自性空,自性無有相“,宇宙萬有都是相互依存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自性本空,無有固定的形相。”空中生妙有“,在法性里,空可以變現萬象,也能包藏萬有。在世間萬象中,要不被假相迷惑,在緣起緣滅中,能看到萬法的自性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清净如莲 发表于 2015-5-25 21:5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“諸法空性”。《金剛經》言:”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做如是觀“;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清净如莲 发表于 2015-5-25 22:00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佛教處處體現的都是超越界限。超越六識、提升六識,而不是摒棄六識,因為”道“是”悟“出來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灵馨荟萃

GMT+8, 2025-3-21 22:16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